淮安:18505218550
常州:18118028216
淮安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颐高广场3号楼工程917室
常州地址:常州市钟楼区怀德南路55号泰盈八千里5-8创新工场二楼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已从概念界定阶段发展到垂直深耕阶段,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落地应用,正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白皮书》
白皮书重点介绍了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电子等11个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涵盖原材料、消费品、电子和其他行业等不同门类。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全景图,系统梳理了不同行业的行业特点 、行业痛点、数字化转型趋势、典型应用场景和典型企业。
1
行业痛点和数字化转型趋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质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白皮书认真梳理了每个细分行业的痛点问题,确保抓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
2
典型应用场景
制造行业,业业不同。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需要针对不同行业找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场景,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的重中之重。
白皮书给出了每个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典型应用场景,确保抓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
3
推进应用场景的着力点
数字转型,重在实施。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除了在战略、组织、意识等方面需要转型之外,也需要在实施层面有明确的“施工图”。
白皮书从边缘层、PaaS层、应用层等方面的具体技术细节入手,给出了每个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确保抓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迈向3.0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转型的新载体。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业是主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要回答:
为什么要转?
用什么转?
怎么转?
白皮书认为要从价值、技术、业务三个视角统筹考虑,提出了以价值重构为主线的双螺旋模型——以价值重构为主线,坚持技术支撑和业务落地双轮驱动,实现技术和业务双向迭代。
价值重构是逻辑起点,技术支撑是工具,业务落地是内核。抛开技术谈业务,容易陷入老方案,使用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抛开业务谈技术,容易陷入炫耀锄头的自娱自乐。
基于双螺旋模型,可以从三大视角九大维度来探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价值视角:连接维、效益维、生态维;二是技术视角:架构维、产业维、数据维;三是业务视角:行业维、痛点维、场景维。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目的
全要素重构
从价值视角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通过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的连接,实现对企业乃至制造业的重构。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全要素进行重构,推动工业生产从3.0向4.0转变。
重构供应链、空间链、金融链等全产业链,打破企业边界、商业边界、区域边界。
重构研发、制造、服务等全价值链,使微笑曲线向数据驱动的价值闭环转变。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说,连接是基础,重构才是目的。
工业互联网与新技术
协同创新
从技术视角看,产业维是关注重点。从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到工业互联网,这些概念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他们构成了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应用的数据闭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关键是要实现这些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协同性创新。
针对工业互联网常见的三大问题,这些新技术可以给出解决办法:数据上不来——5G是实现数据传递的有效手段;数据存不了——数据中心能够解决存储问题;数据用不好——人工智能是分析、利用数据的有力工具。
5G:打通工业互联网最初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得益于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等优势,5G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垂直领域,5G专网可实现在智能导航、辅助装配与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高压配电网负荷控制、设备物联、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等六大场景的应用。
数据中心:支撑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规模化+小微化”数据中心协同发展会成为主流。传统的大型规模化数据中心难以满足万物互联的需求,需要建设小微型数据中心,来加强边缘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更需要重视边缘数据中心。
抓紧工业互联网落地“牛鼻子”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已经从基础能力建设走向行业落地阶段,要分行业去抓业务落地的牛鼻子,在这里分享六个垂直行业业务落地的典型场景。
家电行业:抓住生产定制化和供应链整合这一牛鼻子。家电行业面临生产智能化水平低、供应链协同效率低、行业营收增速放缓等痛点,以个性化定制为切入点,加速向生产方式柔性化、经营管理平台化、产品服务生态化等方向数字化。
工程机械行业:抓住设备运维和解决方案延伸这一牛鼻子。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资源调配效率低下、机械设备运维困难、金融生态不完善等痛点,以设备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加速向设备运维智能化、经营管理精益化、生产制造服务化等方向数字化转型。
总体来讲,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定信心,找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真正的抓手,逐个解决痛点,把企业业务能力沉淀为中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