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18505218550
常州:18118028216
淮安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颐高广场3号楼工程917室
常州地址:常州市钟楼区怀德南路55号泰盈八千里5-8创新工场二楼
本文将以某印刷包装企业印前管理实践为样本,解析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生产协同体系,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
印刷包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到底怎么做,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弄清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数字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做数字化不是为了有个漂亮的大屏幕或者建立智能控制室,而是要解决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实现从生产范式到管理逻辑的全方位革新。
因此数字化转型第一步,要先解读业务战略对数字化的需求,和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战略制定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适应或引领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今天我们通过某印刷企业在印前的管理实践为例,来讨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做法。
需求变革驱动生产模式转型
首先是生产批量更小,企业不能再通过大批量生产取得成本优势;
其次是从关注质量和性价比,转到关注用户体验和参与感,这不仅意味着在产品设计阶段和客户交互内容的增加,而且对设计和生产的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是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对敏捷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同质化产品时代,规模决定成败,现在的个性化时代,速度决定成败,这也是从规模化到敏捷性的转变。
传统印前管理的四大痛点
01
版材管控滞后
CTP版材的使用、控制和检测基于表格登记,事后统计的方式,处理不及时;
02
报工统计粗放
报工、计产采用线下登记和表格统计的方式,管控不精细;
033
预审效率低下
文件来源多样,预审时发现的问题多样且频繁,不但内部沟通反复,影响备料和生产,而且过程无法留痕;
04
账务协同缺失
版材和收费辅料登记账务系统,其他多为线下记录,账务处理不及时、不精细。
(印刷场景示例)
两大关键节点,
实现印前管理协同升级

文件预审-排产

样张质检-晒版
接下来根据车间任务的调度,拉动制版环节,制版机确定后,根据制版机输出1BIT TIFF文件,制版后送至印刷机台;机台开工则根据生产任务编号,自动调用低分辨率8BIT TIFF文件和油墨预置文件。
转型启示:
智印未来,协同制胜